策展人序
重新定義當代水彩藝術的媒介── 一種「瞬間的永恆」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名譽教授
蘇憲法
「每幅作品都有其內在生命,我不過是賦予其自由。」──傑克森.波洛克(Jackson Pollock, 1912-1956)
水彩畫有自己的生命。當你在紙上留下印記之後,顏料便開始在畫紙上自由流淌,沉入表面,隨著水的形狀擴散而變化,讓每一筆都充滿不確定性。水彩畫的特質在於它的瞬息萬變,顏色的來去疾如雷電,蒸發乾燥的速度難以預測。無論你如何掌控,水彩都在提醒你,藝術的過程是一場與媒介的對話,而非單方面的控制。
水彩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藝術媒介,常常被看作為靜態的建築、風景和旅行寫生而生的藝術形式。然而,當我們深入探索其潛力,便會驚覺水彩早已不再局限於傳統的表現形式。水彩作品的每一次變革都在訴說著對材料真實性的探索。當代藝術家們正以其獨特的視角和創新技法,重新定義水彩,為這項媒材注入了無窮的可能性。此外,複合媒材水彩畫的興起,使當代藝術家得以透過各種不同形式的藝術表達來建構他們的藝術實踐,拓展了藝術家的視覺詞彙,也揭示我們生活世界的複雜性。藝術家們在作品中融合水彩與其他媒介,這不僅擴展了表現的深度,也讓作品能夠更全面地反映當代社會的多元面貌和挑戰。
水彩的表現不僅限於形式上的美感,它亦是對當前生態和社會問題進行反思的重要媒介。面對氣候變遷、海平面上升等全球性的挑戰,許多藝術家將水域與土地的故事融入創作中,試圖在畫紙上捕捉這些動態的影響與變化。這些作品不僅僅是具有號召力的藝術,更是我們理解這個不穩定世界的重要工具。透過水彩,觀者能夠體驗到一種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連結,感受到人類與自然之間微妙的關係。
當代藝術家用水彩描繪的故事、情感與記憶,讓這一媒介重獲新生,展現出其深邃而豐富的內涵。水彩的流動性和即興的特質使其成為一種極具實驗精神的藝術語言。藝術家們利用水這一媒介,創造出無拘無束、如夢似幻的氛圍效果,抑或是細緻縝密的畫面。在他們的筆下,水彩不僅是色彩的堆疊,更是一種情感的抒發和心靈的表達。透過獨特的構圖和新技法,藝術家們在這個開放的媒介中探索著無窮的潛力,並在自由與紀律之間尋求平衡。
本屆「水彩的可能」由本人擔綱策展人,協同策展人包括臺北藝術大學郭昭蘭教授,以及桃園在地藝術家李招治及傅鈺老師。我們共同籌劃了此次展覽,邀請設籍在桃園及外縣市的35位優秀藝術家參展,所有邀請藝術家的名單,排除了參加過本展覽的藝術家,再從共同薦選名單到票選決定參展者,過程皆公開透明,充分討論,最後才定案。在這次的桃園水彩大展中,我們將見證臺灣藝術家所展現的多元可能性。他們的創作不僅體現了對水彩典範的致敬,更在於勇敢突破既有框架,探索新形式、新觀念和新技法。水彩的可能,恰恰在於這些實驗和創新的精神。
在展覽期間,除了安排藝術家在文化局現場六場示範之外,並且安排在國高中美術班舉辦校園講座十場,以促進水彩藝術在中學校園的扎根,深入推廣美育。感謝桃園文化局的長官及同仁的辛勞及協助,以及參展藝術家的熱情參與,讓2024「水彩的可能」如水一般的在藝術界及文化界逐漸蔓延擴張,讓臺灣水彩藝術靜水流深,再創高峰。
此次展覽,每個藝術家將會以各種不同的主題、形式、媒材,擴充傳統水彩創作的領域,探索不同的可能性,從題材的深度到技法的多樣,從抽象的表達到視域的拓展,每一件作品都是藝術家對水彩這一媒介的深刻反思和實驗結果。這不僅是一場視覺的饗宴,更是一次心靈的對話與思考的碰撞。在這樣的背景下,也呼籲觀眾們開放心靈,擁抱這些創新與挑戰,去感受水彩所帶來的美好瞬間與情感共鳴。正如水一般,水彩的可能性無窮無盡,等待著每位創作者與觀賞者的探索與發現。讓我們共同期待這場「水彩的可能」展覽,將激發出更多的靈感與創意,讓水彩在當代藝術的舞台上,展現出更璀璨的光芒。